2006-11-30

释永信是否高僧? 几十年后见

  近年来,释永信方丈带领着少林寺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之路,挑战着人们对清净佛门的传统观念。他是热点人物,也是争议人物,而且显然对媒体的关注点了然于心,采访他,是个难题。不过,我们相信,释永信方丈并非完全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这座千年古刹,他是“时代人物”。提问他,也是提问我们身处的时代。

◎采访手记少林,少林……



  在去少林寺的前一天,我在超市里买了两罐“少林素饼”,每罐15.50元。这种打着少林寺商标的素食点心据说在北京很好卖,尤其受到白领们的青睐。这种点心好吃、不便宜、在城市走俏、且带着神秘的佛门光环,我对它的好奇和兴趣,恰如我想采访少林寺释永信方丈的心情。

  说释永信是当今最风光、最著名的方丈,大概不为过。仅仅在今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拜访了少林寺;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邀请他去德国观看世界杯;当地政府因他对地区旅游经济的贡献奖励了他一辆豪华越野车;而在少林寺和电视媒体联合打造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上,释永信方丈面对“各派掌门人”,俨然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盟主;他大打少林文化牌,吸引了谭盾等一干艺术名人,要在嵩山里做大型实景演出“禅宗音乐大典”;他把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一批文化名人如易中天、袁和平、朱哲琴、蔡志忠等人罗致少林寺,开起了“禅宗论坛”;他说少林寺将参与与少林功夫有关的影视剧制作……这些,不过是他今年诸多活动中的一部分。

  与风光相伴的是极大的争议:释永信以及少林寺频频在媒体上高调亮相,积极参与到世俗社会活动当中,经营着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因拉动当地经济而获物质奖励———这一切,与我们过去一厢情愿对佛门的想象相去甚远。无数网友和媒体的质疑和指责纷纷聚焦到释永信身上,而关于他是少林 “CEO”的说法也迅速传开。

  然而,即便是每天上网能看到针对自己的种种争议,释永信方丈依然不避讳谈商业,在当今这个活生生的商业社会中,他说,我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为什么要回避现实?那些批评的人是不了解宗教的历史。是啊,历史上许多寺庙所拥有的雄厚财富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密切关系,远不是今人能够想象的。

  而今的释永信是少林寺一个中兴者的形象,在他领导下的少林寺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大规模地重建和整修,短期内获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并因功夫而名扬海外。少林寺的综合实力达到了近百年来的顶峰。

  在我去少林寺找方丈的那天,正赶上在此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散场,成群作武僧打扮的武校学生们如流水般从山上泻下来,路边游客如织,不停地举着相机向他们拍照。少林和武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在嵩山谷中,集合了谭盾等著名艺术家创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在明年3月正式进行商业公演。这个项目将会把到少林寺的观光客留下来过夜,于是,周围的住宿、餐饮、旅游、房地产项目都能带动起来。

  近十几年来,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占登封市财政收入的30%以上。而今这个数字还要继续增长,登封市正将自己的城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工业转向旅游。

■入世拿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和形态来套我们,是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宗教经济是一直存在的



  记者:刚刚试演完毕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再度打出了少林文化的品牌,在这个大制作里,少林寺的角色是怎样的?

  释永信:我们希望社会的文化艺术精英分子参与到佛教文化的建设当中,能帮助佛教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希望能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也就是说之前少林寺参与主办的“功夫之星”的电视评选、拟为999对新人举办祈福法会、邀请文化界名人参加“少林禅宗论坛”以及您提出“少林学”研究的概念,都是基于这一目的吗?

  释永信:“功夫之星”全国电视大赛是我们参与支持的一个项目;但是那个新人祈福活动,有关方面希望我们参与,我们没办,从开头到结尾都没有答应过他们;“少林学”研究,是去年我们和社科院宗教所在北京一起开了一个研讨会,与会的一百多个专家和学者对少林寺提出“少林学”研究的想法都很认可,因为少林寺有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上高僧辈出。提出“少林学”能够立体地、多层面地研究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所以前不久我们又和元史学会开了一个会。过去佛教的研究者主要是宗教学者,我们希望历史学者也能参与到佛教的研究中来。

  记者:那在您看来,少林寺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民族、社会而言,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

  释永信:少林寺历代高僧留下来的首先是少林禅,禅是解决人们心灵问题的,然后是少林功夫,解决身体问题。禅和拳是少林寺必修的,如何能够人神合一,这是一种修为。另外还有少林寺的精神,就是我们历代的高僧们几十年如一日无私的、孜孜不倦的对成佛之路的执著精神,都很值得弘扬。这对于当今社会的浮躁心理都能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记者:通过近期这一系列活动,您觉得对少林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弘扬的效果怎么样?达到您的预期了吗?

  释永信: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些活动,能让大家(对少林文化)增加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也没有别的途径,只能通过一些活动、通过一些专家学者来挖掘,通过媒体来扩大一些影响。我们出家人讲随缘嘛,现在政府也提倡宗教要适应社会,我们说适应就是随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生存,我们所做的事情政府也希望引导。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也希望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能成为社会的一个积极力量。不仅我们这样,我们希望所有的宗教人士都能这样。

  记者: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姿态,您怎么看?

  释永信:所谓“出世”,是一种精神上的出世,生活上你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一般人对我们(这方面)批评比较多,这是不了解佛教界、宗教界的历史,也不了解宗教的现状,而是拿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和形态来套我们,这是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宗教经济是一直存在的。你看敦煌有几百个石窟,(宗教)要是没有经济来源,不可能有这么多石窟,不可能有这么多洞藏文物。过去寺庙有大量的土地,这就是寺庙的财产,有财产的话就能在文化、艺术方面做出一些事情来,包括出家人一般的生活都能够满足。没有经济的话,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的佛教也不可能传承下来。

■生存我们北方的寺庙没有旅游是很苦的



  记者:您曾经说过:“在走过官府供养、农禅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应该有企业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那么少林寺给社会提供的是一种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呢?

  释永信:这要因地而言。南方的寺庙,当地经济很发达,信徒很多,佛事很多,他们只要保持原有的方式就很好了。而北方的寺庙,我们只能发展旅游,然后再做一些产品,因为我们没有多少信徒,没有佛事,我们北方的寺庙没有旅游是很苦的。你看河南除了几个大庙,在旅游好的情况下,年收入超过百万的寺庙都不多,小寺庙就更惨了。所以北方寺庙的出路,就是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所以我们少林寺要做一些旅游,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开发一些适合我们文化内涵的产品,比如旅游纪念品、佛教用品等等,来为寺庙创收,解决生存问题。

  记者:生存和发展的确是现在很多寺庙面临的问题。不过据说有的寺庙管理者也困惑于发展和清净之间的矛盾,因为传统概念中寺庙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您感到过这种困惑吗?

  释永信:这是能够协调、可以解决的。少林寺的旅游开放区和僧人的生活区是分开的,向游客开放的是寺庙的中轴线,两边僧人的生活区不向游客开放,僧人清修的地方(禅堂)和信徒活动的地方(佛堂)也是分开的。我们有两三千平方米的禅堂,常年有六十多个禅师在里面坐香(每天坐满七炷香)清修,这在其他寺庙也是不多见的。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点呢?禅师们热衷于坐禅清修,我们也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场所,如果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最基本的收入,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少林寺作为一个禅宗主题的寺庙,我们有责任振兴中国禅宗,我们现在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来振兴。

  记者:也就是说在起码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经济条件充分许可,少林寺才能担得起振兴禅宗的责任?

  释永信:是这样的。下一步我计划在山上还要继续建禅堂,少林寺要是常年有几百个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禅师在这里打坐清修,我们就真正地兴旺了。我们希望继续供养这种人。这种人一般体质不好、没个几年的工夫是坐不住的。

■管理社会变了,管理标准不改就要落后。企业管理经验是最现成的



  记者:据说您是第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僧人,您当初是因为什么决定去读这个工商管理学位的呢?

  释永信:对信徒背出几大经文这些出家人的基本功夫,一般(僧人)都很好做到。但光那样意义不大,我们不想让佛教越走层次越低。帮人家讨子消灾,提供烧香许愿的场所,这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应该重视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我们少林寺达摩祖师留下来的禅的传统,重在引导人的修行。我们在这种引导下过出家人的生活,没必要有这种贪念,没必要想着别人的供养。我们坚持祖宗们定下的“农禅并重”的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休”,所以我们做旅游、做一些项目解决生存问题,很符合中国的国情。

  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早在唐代,中国就确立了寺庙管理的标准,但是沿用了 1200多年之后,生活方式改变了,生存环境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我们的管理标准也应该随着改变,不改就要落后。我们希望能找出更好的管理模式,融入现代寺庙的管理当中。那么企业管理经验是最现成的。

  记者:您可能也知道,您被很多人称为佛门的CEO,您的经营能力被广为传播。这使得一些人开始热衷于谈论少林寺的资产,并认为这是不可估量的,您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吗?

  释永信:我们的资产和商业资产(的概念)不一样。我们的资产是社会的认同度、向往度。我们只能谈这个,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信徒就是我们的资产。要是企业家,他追求的就应该是经济的数字了,我们不是。要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最失败的。

  记者:为什么是失败的呢?您曾经说过,光靠门票的收入少林寺就可以生存了,但是目前围绕着少林寺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经济链,很多拉动经济的商业活动都和你们的积极参与相关啊?

  释永信:像我们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禅宗音乐大典的制作,包括以后电影电视剧的制作,那都是我们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总要有一个载体来弘扬我们少林的文化,而且是要效果最好的载体。

  记者:除了参与这些活动,少林寺还成立了一个实业公司,这是为了什么呢?

  释永信:少林实业公司也不是做生意,而是进行商标的管理,以制止少林品牌被滥用,品牌被滥用之后,受害最大的是我们。我们利用公司注册商标,注册之后我们不用,而是为了保护。

  记者:在传统观念中,寺院除了净化世间、普度众生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少林寺在这方面的功绩如何呢?

  释永信:在1994年,我曾经主持了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这么多年我们捐助的资金应该有两千多万了,我们没有过多地渲染这一块,甚至是回避宣传的。刚开始我们的慈善事业做得很乱,什么都做,帮人打井、买面卖米、冬天送温暖、资助希望工程等等,后来我们选择做孤儿救助,每年用一百多万的资金来做。

■自我我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是不是高僧对我来说无所谓



  记者:您22岁就做了少林寺的住持,34岁就成为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能成为一座名寺方丈的人一般都是得道高僧,是什么使得您那么年轻做到这么高的位置?

  释永信:坐这个位置说实话得有一些奉献的精神,否则谁也不愿意坐。因为在这个时期坐在这个位置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初我一不小心被他们推到这个位置上,到了这个位置上也不容易下得去。(笑)这很奇妙。我也说过,要是有机会,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退我就退下来。

  记者:如果您要退下来,您觉得您的继任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释永信:这个还没考虑呢。(笑)

  记者:那在您的心中,成为高僧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呢?

  释永信:这个问题我不想对媒体多说了。

  记者:那您有敬仰的高僧吗?

  释永信:我们历代的祖师都是高僧,没有他们,佛教也不可能传承下来。

  记者:我听说佛教界的人士认为,一所寺庙的高僧、方丈,应该是内修和外弘都比一般僧众出色,注重内在的学养,还要有济世的悲心,平等关爱众生,您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释永信:很多东西不能仅以一时一地的标准,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应该将它放到一个历史的背景下,拉开来看。是不是高僧对我来说也无所谓,我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没有为了高僧去奋斗去做事,所以高僧的标准我不去考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僧是要几十年以后去看的。

  记者:事实上十几年来少林寺在您的带领下,声誉之广达到了百年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有观点认为您是少林寺新时期的振兴者。佛家讲究因果,是什么因造就了今天的释永信呢?

  释永信:1500多年的少林寺是因,政府的政策是因,然后才有今天这个果。

  记者:那您能看到您今天种的这个因,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吗?

  释永信:现在看不出来,我不想看(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阅历,都有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很好。

  记者:当有人指责您太商业的时候,我看到您说过:“不是我太商业,是我太超前。”是这样吗?

  释永信:禅就是一种创新。现在国内国外都在谈创新,你要是了解一下禅,(就知道)它是一种世界观,启发一种思维、一种智慧,也就是一种创新。我希望大家都能谈点禅。

  记者:您做了少林寺这么多年的领导者,是如何服众的呢?遇到对寺院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意见您如何处理呢?

  释永信:有不同意见我就放放,意见统一了我再做嘛。我们少林寺这些年应该是很幸运,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遇上这个时代,还有相应的政策,基本上都做了。

  记者:少林寺的门票是100元一张,据说您曾经提议取消门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释永信:如果取消就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来少林寺观光的机会。取消门票或适当降低门票是早晚的事情。

  记者:最后问您一个轻松的问题:您习武吗?

  释永信:你问了我很多问题感觉都不轻松是吗?(笑)我刚到少林寺的时候练了很多年,少林的各门武功我都很熟悉。

  记者:那您哪一门功夫最强呢?

  释永信:就因为我什么都不强所以就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了,不然就让我当教头去了。所以我只能做一些服务的工作。近些年没有时间,练得少了。

  释永信与少林寺大事记

  1982年,安徽颍上县17岁的青年刘应成来到少林寺,被少林寺收留,拜方丈行正法师为师,法名释永信。同年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住持。

  1988年,举办第一次公开功夫表演,开始“功夫经济”之路。

  1989年,成立少林武僧团,开始国内外巡演。

  1994年,建立少林商标管理公司。

  1995年,举办建寺1500周年盛大庆祝大典。

  1996年,率先建立中国寺庙的第一家中文网站。

  1998年,“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经营少林素饼和禅茶之外,注册了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品牌。

  1999年,34岁的释永信升任少林寺方丈,成为该寺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

  2001年,登封市政府斥资3亿元将少林寺周围两个行政村、武校和商店拆出景区。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纪录片《新少林方丈》,将方丈一词译作“CEO”。

  2004年,因在少林寺网站上公布少林武功秘笈和药方,引起较大争议,有人斥为作秀。

  2005年,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少林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修,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提出“少林学”概念。

  2006年,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启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邀文化界名人举办禅宗论坛。释永信获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邀请出席德国世界杯闭幕式,并获美国体育学院授予的“国际荣誉哲学博士”,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个方丈。因释永信推动河南旅游有功,登封市政府奖励他一辆价值100多万的豪华旅游车。

出自: 北京青年报
原文链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6903983

释永信 少林寺方丈为什么是营销大师?(zz)

释永信入围《新营销》杂志“2006年度中国营销标志人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说这成何体统!甚至有人把矛头指向《新营销》,说它纯属炒作。我觉得这些指责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新营销》炒作的问题,如果释永信没有营销大师的本事,《新营销》想炒作也没用;如果释永信确实是营销大师,《新营销》不想炒作也没用。

那么,释永信是不是营销大师呢?这当然需要读者投票决定。但是,在我看来,释永信已经是营销大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当然很多,我只拣几个关键的说。首先,促成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少林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是释永信做到了,这是大手笔;其次,能一次促成美国500个武术爱好者朝拜少林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释永信做到了,这也是大手笔,其他的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可以说,这几年,在释永信老总的带领下,少林寺旅游事业一日红火一日,知名度与经济效益“德艺双馨”,对带动登封县乃至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在释永信之前,少林寺不过是一处破败的小庙而已。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破产“企业”经营成一个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国际知名企业”,这一切不都是释永信的功劳吗?站在这个角度看,释永信分明就是一个企业管理大师或者营销大师嘛!所以,所谓“炒作”之说当然也就不成立,给要说炒作,那也是释永信炒作在先,《新营销》追捧在后。

这几年,我不少听到这样的称赞:释永信那厮真是个营销大师!虽然话不怎么恭敬,却也是事实。如今,在许多人眼里,释永信怎么看都不象少林寺主持,更象“少林寺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CEO。你见过作为一寺之主的释永信给人们弘扬佛法吗?但是你一定看到过作为“少林CEO”的释永信在电视上给你大谈特谈他的少林寺经营之道。也许,释永信不这么认为,但是事实上他已经对佛心不在焉。所以,少林寺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国的佛教圣地,实际上早就变成了一个热闹的生意场、一个挣钱的好地方。当然,弘法不一定要自命清高远离人间烟火,但是,让嚣嚷与凡俗乱了心绪恐怕同样不应该。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少林寺已经很难有人坐下来诵经拜佛了。

少林寺是红火了,但是,它作为佛门圣地的形象正在渐行渐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少林寺和香港的迪斯尼乐园等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没有本质区别——而这恰恰是当地政府所需要的。所以,我们看到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政府,为了表彰释永信给当地旅游经济做出的贡献,奖励了他一辆10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轿车。你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驾驶着一辆狂野气十足的轿车在山野间奔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看到一些外国土著民族抗议现代文明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我总觉得不可思议。和他们相反,在咱们穷怕了的中国,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为心中的理想坚守下去了,一切信仰和理想,在金钱面前都可以变得不堪一击。

我常常想起李娜——那个唱《青藏高原》的我的老乡。当事业处于颠峰的时候,她突然遁入佛门,远离嚣嚷,那样决绝,没有一丝犹豫和不舍。我崇敬她!

原文链接: http://www.cpw.com.cn/Article/2006-11/2006112894637506473.Htm

一条短信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重庆公务员编短信针砭时弊被拘,40多人受牵连》,这让我想起了湖北大学教授涂怀章写的小说《人殃》招致牢狱之灾的事情。这两件事获罪的理由都是“诽谤罪”,一个已经判刑,一个正在起诉之中。

这位重庆公务员编写了一首打油诗:“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然后就被抓了起来。

记得我在以前的博客里写过一篇批评《大家看法》做的一期节目,关于湖南某地一个公民在论坛里说话被警察传唤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特权意识,因为那个论坛的帖子很快被删掉,造成的影响不大,不然就会以造谣诽谤将这位公民“绳之以法”。

什么叫诽谤罪呢?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特征为: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3,主观方面是故意。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公务员是否捏造事实呢?我看他这首词里描写的就是当今中国的现状,哪个当官的敢站出来说自己一身清白?我相信有,但肯定是少数,而且绝对不会都集中在该公务员所在的地区。所以,捏造事实这一说法比较牵强。诽谤罪必须造成情节严重才能构成诽谤罪。如果人家在家里骂当官的,不叫诽谤罪,最多算发牢骚,站在大街上骂当官的,也不构成诽谤罪,只有该言论传播极广,让公众很容易知道,才构成诽谤罪。不知道这位公务员编写的手机短信到底传播有多远,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怎么定罪呢?那我只能揣测,因为短信所指的对象是当地领导,领导不管影响有多大,一句命令,先抓起来再说。因为他有这个权力。

我经常收到一些讽刺比那些地方领导官还大不知多少倍的领导的短信,也看到不少讽刺高级领导人的段子在互联网上传播,照理说这个影响可比那个讽刺地方官的影响大多了,我也没听说哪个领导人起诉这些段子制造者。相反,我到听说,某位领导人很喜欢听有关自己的段子,以此来了解民情。

连岳说过:官员觉得不可笑而别人在笑的,就属于“恶搞”。显然,这位地方领导被人用短信讽刺了之后感到不爽,不然公安机关为什么行动迅速地将这位公务员缉拿归案呢。因为他觉得不可笑,不仅觉得不可笑,而且还觉得名誉、人格受到了侮辱。这就叫特权意识。可是话说回来,您要是真的把当地搞得好一点,民众也就没那么多牢骚了。脚正不怕鞋歪,你不正的话,你就会觉得别人歪。我倒希望这场官司好好打下去,看看结果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平原游击队》里松井有句经典台词:“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你丫为什么被一条短信吓成这个样子呢?

作者: 三表
链接: http://www.wangxiaofeng.net/?p=481

中医与科学(zz)

0引言


这里我不是为中医辩护,说他是科学的。同样我也不是来支持取缔中医的。本文的旨在论证中医的本质,未来及其他。

事情起因是偶然听说两位著名的人何祚庥和方舟子谈论中医。方舟子说的委婉些,他说中医不是科学的,医学应该科学化。何祚庥就直言不讳写,直指中医为“伪科学”。为先正视听,也避免读者受到一些只听过几个哲学名字的哲学骗子的名片,先从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的事情谈起吧。

1波普尔,证伪及伪科学。


何祚庥引用波普尔的证伪论,说凡是不能证伪的就是伪科学的。这里何祚庥作了偷梁换柱的变换,读者必须记住“不是科学”不等于“伪科学”。“何祚庥是存在的”这个命题就不是科学的,但这也不是伪科学。必须强调的是一直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都纠缠在一起无法区别开。科学移植面临如此众多的问题如:物体存在么?1+1为什么等于2?有上帝么?物理定律是上帝设计的么?物体无限可分么?时间是连续的么?科学开始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却发现力不从心。于是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另辟蹊径,通过语言学的划分,把科学划出一个小的区域,不去关心科学以外的事物。因为这一学派以传统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称为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提出的证伪论是这个学派的代表理论之一,但集大成者是卡尔纳普的“物理语言”和“可验证性理论”。这里不谈卡尔纳普的理论,只谈谈被那些从没读过波普尔的人所曲解的波普尔的证伪论。

证伪论说的是:人的科学研究过程不是原来说的那种,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得出一个归纳的结论。比如我看到100只白天鹅,就得出“天鹅都是白的”。波普尔认为,由于自然世界是无限的,因此自然规律不可能被证实。而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先给出一个假设,然后努力证明这一假设是错误的。

分析一下波普尔的理论不难发现,首先他是不可知论的支持者,因为他已自然规律不可证实为基础。其次,他是个唯心论者,同时否定归纳法的存在。最后,他的理论也否认科学进步是渐进的过程,科学的定律不过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已。今天的被证伪了明天再拍脑袋想出一个来。需要对受马克思哲学熏陶多年的读者说明“不可知论”“唯心论”只是形容词,不带有感情色彩。和马克思哲学的区别也只在于,马克思是大胡子,波普尔没留大胡子。切勿因此觉得波普尔的理论一无是处。

上面说了波普尔的证伪论,可以看到波普尔没提过什么“伪科学”,更加不可能鄙视科学以外的东西。因为按照波普尔的理论“科学”本身就不光彩。没理由也没能力去鄙视科学以外的东西,波普尔只是划了个界限,避免科学受到形而上学命题的困扰。不是说形而上学命题就错了,而是说不考虑了。现在英美的分析哲学和大陆的人文哲学分裂也与这些思想有关。

2 科学,技术与医学。


在上个世纪初,这个概念还不很清晰。语义学和“物理语言”这些理论出现后,科学基本有了广泛可以接受的定义。

这里先引用汉斯.波塞尔关于科学的描述,他认为科学的特点是系统地、按照一定的方法提出问题,科学中对问题的答案应该带有论证即说理的机构。

波塞尔的定义不能算作唯一的标准,但也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科学的内容。另外一个和人类相关的东西称为技术。科学和技术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统称为科技。技术与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而是改造自然的过程。技术以实用为原则,好用的就是好的技术。现代技术常常以现代科学为基础。

对病人进行治疗应用的是医疗技术而不是医学。同样找瞎子算命也可以算应用瞎子的算命技术。中医维护者一直强调中医的疗效,借以说明中医是科学的,这在逻辑上存在错误。技术使用不代表理论就是科学的,这里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技术上正确的,只能推论出其理论基础是正确的。第1节说过科学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同样正确的不一定就是科学的。占星术或许正确,但他不是科学的。中医学也是一样,如果他无法给出“五行”,“相克”,等等众多名词确定的含义,无法按照科学的确定性语言描述问题,也无法按照科学的方式解答问题,我们就能称之为科学。在此强调的是,没有被称为科学不等于是坏事。

3 中医西医与现代化


马克思·韦伯对现代化社会的概括是理想型权威体制,也称为“铁笼”。在这样社会里,理性权威统治一切,社会高度形式化。现代批判学者也在抱怨现代社会的“福特化”“麦当劳化”。但这就是现代化的特征,不可逆转。而在这样的社会里西医较中医更容易生存下来。

a,西医有严格的医师资格认证制度。挂牌行医就要受到严格程序化的考试检验,水平不同你是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等等。而中医没有适应自己的从医资格认证,借用西医的模版只会把自己僵化。然后就有骗人的宣传,用“老中医”代替“主任级医师”。让患者无从把握,也让骗子钻了空子。

b,西医在治疗上原理清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庸医误诊很容易界定出来,命名化验单看出是阑尾炎了医生非说是拉肚子。到医疗纠纷的时候把这些化验单拿出来一清二楚了。中医却不具有这样严格的标准,被中医误诊了只能吃哑巴亏,举证上要困难的多。

c,现代教育是以知识工业为特征,学校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生产学生的工厂,“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其实刚好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西医刚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也复制出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一些有经验的中医由于没有教授资格,或者祖传医术不愿泄露等等原因无法参与到知识工业中来,当然也不便于中医传承。

d,西医的药品是标准化麦当劳化的。不管你的病证如何,患者都吃同样配方的药。这些药是在大工业机器控制下生产出来的,药品生产的工人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懂医学,只需要会开动机器就好。而中医的传统汤药无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对证下药的做法无法适应标准化生产。中药西化弄的中不中西不西,反倒败坏了中医的声誉。

e,西医整个操作以科学为基础,因此给人严谨的感觉,从药理药性研究到药物投产前的实验都必须认真负责。不安程序办的做法,很可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而中医却很难有标准鉴别,程序当然也不容易控制。

f,西药的生产过程严格化,生产药品的工人根本不必要懂医学,只要会使用机器就行了。这和在麦当劳吃炸薯条一样,你想要炸的嫩一点的没有可能,全部都是机器控制。这样生产药品不能对证控制成分,但利于标准化。

西医是随着现代化的演进过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整体上透着现代社会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好是坏要看个人的喜好了,但我们也不得不认清西医的强势和中医的这一必然过程。中医从业者归罪抱怨政府政策的不公正或许也有道理,但本质上的原因是出在中医与现代化的隔阂上。

4 中医的神话和对中医的诬蔑


中医中的神话有很多,这多半是由于从业者为了利益的夸的其词,也是由于中医本身的神秘,还由于人们对西医很多治疗上的不满导致的。这里简单列举几个可能并不全面。

a,中药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较小。


中国有句古话叫“是药三分毒”,真正的中医从没说过自己没有毒副作用。可能是由于被西医的毒副作用吓怕了,转而迷信药力药性不明的中医吧。

b,中医整体辩证治疗


而实际上不论中医西医都讲究整体的,你肚子疼去看病西医一样会根据病证不同让你检查其他的部位,不存在头疼医头之说。这一点上中医部具有优势。

c,中医标本兼治


实际上西医一样标本兼治,中医一样又不能兼职的时候。

d,祖创秘方,专治疑难杂症。


任何技术都需要进步和发展,祖传的东西除了神秘别人不懂以外,没看出有什么优势。按这样说西医祖传的放血疗法更有效些?SARS的时候还有人打出祖传秘方,专制非典!

e,针灸治百病


没有任何疗法能治百病的,针灸也一样。不能因为我们不懂针灸就蒙人说他治百病。

简单就说这些吧,这些神话根源复杂,但产生危害也巨大,误导病人导致病人身心受到损害。受害的病人反过来又会诋毁整个中医行业。而一般西医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时出现骗子由于整个基础是科学的,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这只是个人现象不会危害到他人。而且西医原理必须解释的清晰才可以提出来,想要骗人也很难。

对中医的诋毁借鉴何祚庥等人的言论数量同样巨大,其中大多数是说中医骗人的太多,容易误导人。其实那个行业都有江湖骗子,不论中西医都有。这个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了。另外也说明中医对现代化的适应程度不强。这里不细提了。需要提一下五行相克根本就不科学的言论。这里他说的对也不对,五行理论是形而上学,不是科学的。但科学一样有形而上学在里面,科学所有的理论都是形而上学的,和五行理论没有本质区别。从日心说到电子原子理论,现代科学从没离开过形而上学。谁能告诉我电子真实存在呢?既然我们能相信有电子,为什么不能相信有五行相克呢?

5 科学的独裁与现代中医


现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一种迷信,对科学的图腾又让它无知无畏到可以把触角伸到所有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例如有n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的《反对占星术声明》就是科学霸权一个很好的佐证。他们无法证明占星术是错误的,只好靠着自己诺贝尔奖或者教授的头衔,人多势众,私设公堂来打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占星术。同样对中医也是这样,他们根本不懂中医,却利用自己的职位,网络影响等等试图通过学术以外的手段打压异己。而不是通过科学本身的手段,例如发表医学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辩解。在维护科学教权的同时,这些人忘掉了科学应有的精神。就像十字军在杀戮的时候忘掉了基督教的真正教义一样。

中医的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即使在受到宪法保护的中国,中医院里卖的也是精致的西药,诊断手段也在西医化。而在西医院,中医更是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科室,再加上江湖医生对中医名声损害,中医已经越来越弱势。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路线之一,也是现在的主线。但这种发展趋势的缺陷一样明显,中西医结合变成了西医吸收中医的经验,而中医放弃了自己的治疗理念和手段。最后变成了挂着中医牌子的西药店。这种结合也危害了传统中医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只能加快中医的灭亡。

但西医不会最终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因为在西医还是科学分析式的眼光看待病人。在他们眼里病人没有心理没有情感只是一块会走路的尸体而已。他们在治疗的时候不回听从患者的建议,只会选择自己最方便的治疗方式。西医说要切除你就要切除,让你做化疗就要做化疗,他还会给病人开副作用极大的药物。在治病的时候西医同时在侵害着病人的身体和情感,而却不对此负任何责任。因为病人只是个实验对象。这是科学缺乏人文性的一面造成的,需要在其他方面寻求互不。中医可以作为这种互补常识的一类。

6 中医的未来


越来越多爱国的人觉得保护中医势在必行,特别是韩国申请文化遗产后更加觉得这样。但我个人感觉弱势的东西即使保护也未必能发展好,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家公共卫生水平。同时对取缔中医的言论我更加不屑一顾。其实让中医自生自灭才应该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中医和西医间平等竞争,互相借鉴,是瑰宝的东西会留下,糟粕的会淘汰,这样才是健康的道路。也是最有利于中医发展的路线。中医在中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医的优势。但中医缺乏发展和创新也是事实。我们需要的是扁鹊华佗一类创造性的中医人才,也需要能发展五行理论的人。

网上有人觉得中医理论什么都不是,药方是宝贝!这刚好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中医理论在科学的角度看确实什么都不是,那是因为科学和他不是一个象限的东西,横加指责是错误的。而中药是中医理论的衍生物,不发展理论,药力的发展早晚会穷尽的。

作者: dogcat
链接: http://bbs.hit.edu.cn/bbscon.php?board=Wisdom&id=10642
除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总统博客 [http://jiangzhanyong.com]
本文链接: http://jiangzhanyong.com/2006/11/chinese-tradition-medicine-and-science-zz-88.html

2006-11-29

强悍的越狱路线图

越狱路线图

越狱里面哥几个的逃亡路线图,包括 Micheal Scofield, Lincoln Burrows, John Abruzzi, Fernando Sucre, Theodore Bagwell (简称T-Bag), David Apolskis(简称Tweener), Benjamin Miles Franklin(简称C-note)。最牛的 Sucre ,东西横穿美国大陆,而且是骑摩托车。唯一缺席的是 Charles Patoshik ,这位精神病犯人自从越狱之后,就没有太多的消息,不知道现在躲到哪儿去了。

标题党是怎样炼成的(zz)

标题党您是否也曾满心欢喜地点开“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结果却愤怒地发现帖主讲的竟然是方便筷?这种利用耸人标题诈骗点击率的行为,就是遭天谴的“标题党”。这些深暗“摄魄术”的语言巫师自然不会放过最近衰神附体的黄健翔。在经历了“离婚门”和“解说门”事件后,原本想靠玩票说相声来冲冲喜的他,却又被同僚的一份“少数派报告”伤害。郁闷之下,健翔只好宣布“像男人一样撤退”,并意味深长地暗示是严重的颈椎病让他无法“低头”。标题党人立即闻风而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张靓颖。

公主自然一如既往地打起太极,表示“不知道也不好评价,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和打算”。纵有如此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也遏制不住记者澎湃的想象。于是,发表的报道加了句:“言下之意似乎是表示,不管黄健翔做什么决定她都表示支持。”而经过二度提炼,标题则赫然变成了“张靓颖力撑知己”。新闻,就这样将真相挡在了两步之外。

既然“说即是错”,那保持沉默应该就能摆脱标题党人的纠缠了吧?在新科“超女” 尚雯婕那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何洁车祸惊魂并逃脱生天之后,新浪网娱记开始逐一采访其他“超女”,而尚的经纪人大概担心有人借题发挥,便婉据采访,声称不发表任何看法。殊不知在标题党人那里,没有口实本身就是一种口实,没有看法本身就是一种看法。这就是哲学的辩证统一原理。

于是,该新闻人开始顺理成章地绕过职业操守,理直气壮地推断“外界盛传的超女内部存在派别之争的消息确有其事”,并进而非难与车祸毫无瓜葛的尚雯婕,认为她“冷漠不回应的态度颇耐人寻味”。而报道的题目“何洁出车祸众超女反映不一,尚雯婕拒绝回应”,也因此散发出挑拨离间的诡谲气息。

另一桩遭到恶炒的标题党是“武汉女孩获美国高考状元”,不过比较之下,这里少了几分阴谋家的狡诈,倒是充满了当年 “放卫星”的浪漫主义色彩。标题中的两个词都暴露了新闻人的“无知者无畏”,因为美国既没有中国意义上的“高考”,也不会有内地媒体喜用的“状元”。 SAT根本只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标准化能力倾向测试,大致的功用是给智障人士接受高等教育设置一些障碍。对于从小接受彪悍的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SAT或GRE简直就是探囊取物的把戏。且不说这个女孩的2330分稀松平常,就算是满分2400(千真万确的全球第一),每年平均下来也有几千人之多。更重要的是,SAT成绩大约只占到录取比重的20%,美国名校更加看重的是申请人的综合素质。所以,武汉女孩能否成为下一个“刘亦婷”,至少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强大,今后不仅“美国高考状元”吓不到国人,就连“留美博士毅然回国”这样原先让人心肝发颤的修辞也越来越没市场了。前段时间惊闻美国“巴灵顿大学”关门大吉,看来“痛失母校”的“方鸿渐们”要花心思打造新的标题党来行走江湖了。

作者: 洛之秋

原文链接: http://lzqcxd.blog.sohu.com/21574463.html

这,就是爱?(zz)

抱抱团-图片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不过,新近窜红的“抱抱团”似乎想颠覆这句语录。志愿者们高举“抱一抱”的标语,占领街头要冲,耐心向行人宣讲“陌生人互抱”对道德复兴的奇效。更有北京的美女团长于乐深入到建筑工棚,对着一群正蹲在地上吃馒头、咽咸菜的农民工“放电”。长期被妖魔化为“城市性饥渴者”的他们显然对突如其来的香艳恩赐手足无措,于是美女只好逮住一位刚从脚手架上下来的兄弟,不由分说地给了个拥抱(哦,当然,是对着镜头)。

抱抱团-图片据考证,“抱抱团”的鼻祖是印度女圣人阿玛(Amma)。为了弘扬博爱,这位“甘地奖”的获得者已经拥抱了2600万人次。而今,倘若克服“性骚扰”这一法律障碍,让“人人抱我,我抱人人”普及开来,“神州大地尽舜尧”岂不指日可待?不过,语录终究是颠扑不破的。在跟踪报道中,人们发现于乐不过是个“北漂”歌手。所谓“美女抱民工”,只是为发唱片博版面的噱头罢了。

陌生人警惕“无缘无故的爱”倒还容易,亲人间无事献殷勤的算计就防不胜防了。10月29日,在怒江州委工作的张光泽忽然回到老家,请求88岁的老父和91岁的大娘让自己“尽份孝心”。原来,他问朋友借了20万元,打算带家中老人去看看首都。这位“忽然孝子”的月收入不过两千元,不吃不喝地攒也要十年才能还完债,更何况他还在供两个孩子读大学。

虽然中华民族自古不缺孝子,但如此硬充门脸来尽孝的方式也算一桩奇闻,让“度君子之腹”的“小人们”免不得腹诽起来:借民工炒作也就罢了,拿爹妈搞新闻是不是忒狠了点?有时反求诸己,真想给自己一耳光,深感本人思想之龌龊。可按报纸的说法,张在北京之行结束时,明知不经折腾的老人要提前返乡,竟然还花十多万买了辆车,理由是载他们继续南游。究竟是大孝子,还是败家鸟,实在让人疑窦丛生。不过,采访中他也自我爆料,说写了两本书等着出版,因此不排除他和于乐不谋而合的可能。

其实,完全有比“爱心之旅”更贴心的尽孝方式。据报道,陕西劳务市场近来出现了一种“同床保姆”。她们不仅可以代替子女照顾老人,还能给衰迈的鳏夫提供性服务,排解老人羞于启齿的寂寞。作为回报,她们的月薪高达两千多元,是一般家政保姆的四五倍。而据网友们的分析,这类保姆之所以能打开市场,是因为老年人再婚会给双方子女带来诸多不便,而请一个陪吃陪睡的合同制“老伴”,则避免了舆论压力和遗产纠纷。

尽管纯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这种“曲线卖淫”仍免不了被斥为“保姆上床,伦理落地”。可问题是,年轻人玩“一夜情”谈的是自由,老年人找“性慰藉”却被捆绑上伦理,这是不是双重标准?或许,李银河教授在争取完公民的“换偶权”后,是该给“同床保姆”写篇申论了。

作者: 洛之秋

原文链接: http://lzqcxd.blog.sohu.com/20574511.html

搞体育的招谁惹谁了?(zz)

谁没有文化“后现代文艺复兴”的意见领袖张怀旧同志攻击刘翔“没文化”已经是七月份的旧闻了。其后,因为何怀宏和王军霞的加入,这场论战突然成为了十一月份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张怀旧认为,体育棒子们不过是靠基因突变有些超常的秉赋,但跨跳举投终究比的是蛮力(何况种马也能跨栏),大可不必将他们奉若神明。何怀宏不知为何老眼昏花,竟也加入嘴仗,大赞特赞刘翔的上海背景,认为都市“大文化”的熏陶就是最好的教育。可按照这种“地域塑造论”,刘姚倒是平反了,山沟里出来的马家军怎么办?她们只懂摆臂、迈腿加喘气,没书读、没气熏,似乎活该被骂“没文化”了。

其实翻翻文痞的近作(比如“一个下午搞三个女人”和“一个女人搞三个下午”),就知道和他理辩的结果只能是给自己添堵。找“邓亚萍进剑桥读博士”这样的稀罕事当论据也许奏效,可“举重女冠军退役当搓澡工”之类的尴尬也每每让反驳者底气不足。张怀旧对田径明星反攻倒算固然恶毒,但若真要为中国的体育制度做无罪辩护,怕也绝非易事。

无独有偶,搜狐社区的一篇麻辣文章《是谁搞大了郭晶晶的肚子》也在近日创下了百万点击的奇迹。同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是,网友关注的并不是霍启刚,而是家长做派十足的国家跳水队。经常会以清教徒式家规整肃队员的跳水队,颇像霍桑笔下的萨勒姆小镇,把“存金牌,灭人欲”当成了信仰;稍稍在“饮食男女”之中越界,就有可能被带螦字,甚至像田亮一般被无情地逐出伊甸园。

为什么国家训练队能有如此生杀予夺的权力呢?因为我们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是计划经济的前朝遗老。从少体校到国家队的漫长生产线上,是国家作为唯一的投资方和经纪人。尽管郭晶晶已经在跳水队的安排下公开训练,回击怀孕谣言,但只要国家和运动员之间暧昧的产权关系一日不理清,类似的非难就一定会卷土重来。毕竟,王治郅的悲剧并非孤例。

虽然搞体育的最近负面新闻很多,但体育健儿被斥没文化和体育本身并没直接关联。如果你从事的运动项目刚巧是动物不擅长的(比如在草地上把小白球推到洞里),那不仅没人敢笑你“没文化”,反倒会让你平添一些在中国失传已久的贵族风度。因此,厦门大学的朱崇实校长在参加一个论坛的时候表示,高尔夫有可能会成为厦门大学四个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以推动该校的“精英教育”。也就是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打高尔夫,才能够走出校门。

在很多人看来,在国土资源流失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这项昂贵运动,其原罪性是不言而喻的。前些时,北京大学要修一个高尔夫球训练场供选修课用,各种调侃质疑就已经铺天盖地。而今厦大如果将它定为强制参加的必修课,势必招来舆论的高调回应。虽然校方已经表示会控制该项运动的成本,但朱校长关于“精英教育”的逻辑本身就大有可疑:人们应该首先成为财富精英,然后再从事奢侈运动,或享受奢侈品,而不是相反。

原发《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洛之秋
链接: http://lzqcxd.blog.sohu.com/1965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