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30

释永信是否高僧? 几十年后见

  近年来,释永信方丈带领着少林寺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之路,挑战着人们对清净佛门的传统观念。他是热点人物,也是争议人物,而且显然对媒体的关注点了然于心,采访他,是个难题。不过,我们相信,释永信方丈并非完全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这座千年古刹,他是“时代人物”。提问他,也是提问我们身处的时代。

◎采访手记少林,少林……



  在去少林寺的前一天,我在超市里买了两罐“少林素饼”,每罐15.50元。这种打着少林寺商标的素食点心据说在北京很好卖,尤其受到白领们的青睐。这种点心好吃、不便宜、在城市走俏、且带着神秘的佛门光环,我对它的好奇和兴趣,恰如我想采访少林寺释永信方丈的心情。

  说释永信是当今最风光、最著名的方丈,大概不为过。仅仅在今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拜访了少林寺;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邀请他去德国观看世界杯;当地政府因他对地区旅游经济的贡献奖励了他一辆豪华越野车;而在少林寺和电视媒体联合打造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上,释永信方丈面对“各派掌门人”,俨然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盟主;他大打少林文化牌,吸引了谭盾等一干艺术名人,要在嵩山里做大型实景演出“禅宗音乐大典”;他把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一批文化名人如易中天、袁和平、朱哲琴、蔡志忠等人罗致少林寺,开起了“禅宗论坛”;他说少林寺将参与与少林功夫有关的影视剧制作……这些,不过是他今年诸多活动中的一部分。

  与风光相伴的是极大的争议:释永信以及少林寺频频在媒体上高调亮相,积极参与到世俗社会活动当中,经营着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因拉动当地经济而获物质奖励———这一切,与我们过去一厢情愿对佛门的想象相去甚远。无数网友和媒体的质疑和指责纷纷聚焦到释永信身上,而关于他是少林 “CEO”的说法也迅速传开。

  然而,即便是每天上网能看到针对自己的种种争议,释永信方丈依然不避讳谈商业,在当今这个活生生的商业社会中,他说,我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为什么要回避现实?那些批评的人是不了解宗教的历史。是啊,历史上许多寺庙所拥有的雄厚财富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密切关系,远不是今人能够想象的。

  而今的释永信是少林寺一个中兴者的形象,在他领导下的少林寺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大规模地重建和整修,短期内获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并因功夫而名扬海外。少林寺的综合实力达到了近百年来的顶峰。

  在我去少林寺找方丈的那天,正赶上在此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散场,成群作武僧打扮的武校学生们如流水般从山上泻下来,路边游客如织,不停地举着相机向他们拍照。少林和武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在嵩山谷中,集合了谭盾等著名艺术家创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在明年3月正式进行商业公演。这个项目将会把到少林寺的观光客留下来过夜,于是,周围的住宿、餐饮、旅游、房地产项目都能带动起来。

  近十几年来,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占登封市财政收入的30%以上。而今这个数字还要继续增长,登封市正将自己的城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工业转向旅游。

■入世拿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和形态来套我们,是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宗教经济是一直存在的



  记者:刚刚试演完毕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再度打出了少林文化的品牌,在这个大制作里,少林寺的角色是怎样的?

  释永信:我们希望社会的文化艺术精英分子参与到佛教文化的建设当中,能帮助佛教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希望能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也就是说之前少林寺参与主办的“功夫之星”的电视评选、拟为999对新人举办祈福法会、邀请文化界名人参加“少林禅宗论坛”以及您提出“少林学”研究的概念,都是基于这一目的吗?

  释永信:“功夫之星”全国电视大赛是我们参与支持的一个项目;但是那个新人祈福活动,有关方面希望我们参与,我们没办,从开头到结尾都没有答应过他们;“少林学”研究,是去年我们和社科院宗教所在北京一起开了一个研讨会,与会的一百多个专家和学者对少林寺提出“少林学”研究的想法都很认可,因为少林寺有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上高僧辈出。提出“少林学”能够立体地、多层面地研究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所以前不久我们又和元史学会开了一个会。过去佛教的研究者主要是宗教学者,我们希望历史学者也能参与到佛教的研究中来。

  记者:那在您看来,少林寺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民族、社会而言,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

  释永信:少林寺历代高僧留下来的首先是少林禅,禅是解决人们心灵问题的,然后是少林功夫,解决身体问题。禅和拳是少林寺必修的,如何能够人神合一,这是一种修为。另外还有少林寺的精神,就是我们历代的高僧们几十年如一日无私的、孜孜不倦的对成佛之路的执著精神,都很值得弘扬。这对于当今社会的浮躁心理都能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记者:通过近期这一系列活动,您觉得对少林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弘扬的效果怎么样?达到您的预期了吗?

  释永信: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些活动,能让大家(对少林文化)增加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也没有别的途径,只能通过一些活动、通过一些专家学者来挖掘,通过媒体来扩大一些影响。我们出家人讲随缘嘛,现在政府也提倡宗教要适应社会,我们说适应就是随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生存,我们所做的事情政府也希望引导。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也希望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能成为社会的一个积极力量。不仅我们这样,我们希望所有的宗教人士都能这样。

  记者: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姿态,您怎么看?

  释永信:所谓“出世”,是一种精神上的出世,生活上你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一般人对我们(这方面)批评比较多,这是不了解佛教界、宗教界的历史,也不了解宗教的现状,而是拿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和形态来套我们,这是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宗教经济是一直存在的。你看敦煌有几百个石窟,(宗教)要是没有经济来源,不可能有这么多石窟,不可能有这么多洞藏文物。过去寺庙有大量的土地,这就是寺庙的财产,有财产的话就能在文化、艺术方面做出一些事情来,包括出家人一般的生活都能够满足。没有经济的话,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的佛教也不可能传承下来。

■生存我们北方的寺庙没有旅游是很苦的



  记者:您曾经说过:“在走过官府供养、农禅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应该有企业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那么少林寺给社会提供的是一种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呢?

  释永信:这要因地而言。南方的寺庙,当地经济很发达,信徒很多,佛事很多,他们只要保持原有的方式就很好了。而北方的寺庙,我们只能发展旅游,然后再做一些产品,因为我们没有多少信徒,没有佛事,我们北方的寺庙没有旅游是很苦的。你看河南除了几个大庙,在旅游好的情况下,年收入超过百万的寺庙都不多,小寺庙就更惨了。所以北方寺庙的出路,就是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所以我们少林寺要做一些旅游,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开发一些适合我们文化内涵的产品,比如旅游纪念品、佛教用品等等,来为寺庙创收,解决生存问题。

  记者:生存和发展的确是现在很多寺庙面临的问题。不过据说有的寺庙管理者也困惑于发展和清净之间的矛盾,因为传统概念中寺庙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您感到过这种困惑吗?

  释永信:这是能够协调、可以解决的。少林寺的旅游开放区和僧人的生活区是分开的,向游客开放的是寺庙的中轴线,两边僧人的生活区不向游客开放,僧人清修的地方(禅堂)和信徒活动的地方(佛堂)也是分开的。我们有两三千平方米的禅堂,常年有六十多个禅师在里面坐香(每天坐满七炷香)清修,这在其他寺庙也是不多见的。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点呢?禅师们热衷于坐禅清修,我们也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场所,如果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最基本的收入,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少林寺作为一个禅宗主题的寺庙,我们有责任振兴中国禅宗,我们现在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来振兴。

  记者:也就是说在起码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经济条件充分许可,少林寺才能担得起振兴禅宗的责任?

  释永信:是这样的。下一步我计划在山上还要继续建禅堂,少林寺要是常年有几百个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禅师在这里打坐清修,我们就真正地兴旺了。我们希望继续供养这种人。这种人一般体质不好、没个几年的工夫是坐不住的。

■管理社会变了,管理标准不改就要落后。企业管理经验是最现成的



  记者:据说您是第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僧人,您当初是因为什么决定去读这个工商管理学位的呢?

  释永信:对信徒背出几大经文这些出家人的基本功夫,一般(僧人)都很好做到。但光那样意义不大,我们不想让佛教越走层次越低。帮人家讨子消灾,提供烧香许愿的场所,这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应该重视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我们少林寺达摩祖师留下来的禅的传统,重在引导人的修行。我们在这种引导下过出家人的生活,没必要有这种贪念,没必要想着别人的供养。我们坚持祖宗们定下的“农禅并重”的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休”,所以我们做旅游、做一些项目解决生存问题,很符合中国的国情。

  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早在唐代,中国就确立了寺庙管理的标准,但是沿用了 1200多年之后,生活方式改变了,生存环境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我们的管理标准也应该随着改变,不改就要落后。我们希望能找出更好的管理模式,融入现代寺庙的管理当中。那么企业管理经验是最现成的。

  记者:您可能也知道,您被很多人称为佛门的CEO,您的经营能力被广为传播。这使得一些人开始热衷于谈论少林寺的资产,并认为这是不可估量的,您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吗?

  释永信:我们的资产和商业资产(的概念)不一样。我们的资产是社会的认同度、向往度。我们只能谈这个,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信徒就是我们的资产。要是企业家,他追求的就应该是经济的数字了,我们不是。要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最失败的。

  记者:为什么是失败的呢?您曾经说过,光靠门票的收入少林寺就可以生存了,但是目前围绕着少林寺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经济链,很多拉动经济的商业活动都和你们的积极参与相关啊?

  释永信:像我们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禅宗音乐大典的制作,包括以后电影电视剧的制作,那都是我们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总要有一个载体来弘扬我们少林的文化,而且是要效果最好的载体。

  记者:除了参与这些活动,少林寺还成立了一个实业公司,这是为了什么呢?

  释永信:少林实业公司也不是做生意,而是进行商标的管理,以制止少林品牌被滥用,品牌被滥用之后,受害最大的是我们。我们利用公司注册商标,注册之后我们不用,而是为了保护。

  记者:在传统观念中,寺院除了净化世间、普度众生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少林寺在这方面的功绩如何呢?

  释永信:在1994年,我曾经主持了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这么多年我们捐助的资金应该有两千多万了,我们没有过多地渲染这一块,甚至是回避宣传的。刚开始我们的慈善事业做得很乱,什么都做,帮人打井、买面卖米、冬天送温暖、资助希望工程等等,后来我们选择做孤儿救助,每年用一百多万的资金来做。

■自我我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是不是高僧对我来说无所谓



  记者:您22岁就做了少林寺的住持,34岁就成为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能成为一座名寺方丈的人一般都是得道高僧,是什么使得您那么年轻做到这么高的位置?

  释永信:坐这个位置说实话得有一些奉献的精神,否则谁也不愿意坐。因为在这个时期坐在这个位置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初我一不小心被他们推到这个位置上,到了这个位置上也不容易下得去。(笑)这很奇妙。我也说过,要是有机会,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退我就退下来。

  记者:如果您要退下来,您觉得您的继任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释永信:这个还没考虑呢。(笑)

  记者:那在您的心中,成为高僧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呢?

  释永信:这个问题我不想对媒体多说了。

  记者:那您有敬仰的高僧吗?

  释永信:我们历代的祖师都是高僧,没有他们,佛教也不可能传承下来。

  记者:我听说佛教界的人士认为,一所寺庙的高僧、方丈,应该是内修和外弘都比一般僧众出色,注重内在的学养,还要有济世的悲心,平等关爱众生,您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释永信:很多东西不能仅以一时一地的标准,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应该将它放到一个历史的背景下,拉开来看。是不是高僧对我来说也无所谓,我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没有为了高僧去奋斗去做事,所以高僧的标准我不去考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僧是要几十年以后去看的。

  记者:事实上十几年来少林寺在您的带领下,声誉之广达到了百年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有观点认为您是少林寺新时期的振兴者。佛家讲究因果,是什么因造就了今天的释永信呢?

  释永信:1500多年的少林寺是因,政府的政策是因,然后才有今天这个果。

  记者:那您能看到您今天种的这个因,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吗?

  释永信:现在看不出来,我不想看(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阅历,都有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很好。

  记者:当有人指责您太商业的时候,我看到您说过:“不是我太商业,是我太超前。”是这样吗?

  释永信:禅就是一种创新。现在国内国外都在谈创新,你要是了解一下禅,(就知道)它是一种世界观,启发一种思维、一种智慧,也就是一种创新。我希望大家都能谈点禅。

  记者:您做了少林寺这么多年的领导者,是如何服众的呢?遇到对寺院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意见您如何处理呢?

  释永信:有不同意见我就放放,意见统一了我再做嘛。我们少林寺这些年应该是很幸运,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遇上这个时代,还有相应的政策,基本上都做了。

  记者:少林寺的门票是100元一张,据说您曾经提议取消门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释永信:如果取消就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来少林寺观光的机会。取消门票或适当降低门票是早晚的事情。

  记者:最后问您一个轻松的问题:您习武吗?

  释永信:你问了我很多问题感觉都不轻松是吗?(笑)我刚到少林寺的时候练了很多年,少林的各门武功我都很熟悉。

  记者:那您哪一门功夫最强呢?

  释永信:就因为我什么都不强所以就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了,不然就让我当教头去了。所以我只能做一些服务的工作。近些年没有时间,练得少了。

  释永信与少林寺大事记

  1982年,安徽颍上县17岁的青年刘应成来到少林寺,被少林寺收留,拜方丈行正法师为师,法名释永信。同年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住持。

  1988年,举办第一次公开功夫表演,开始“功夫经济”之路。

  1989年,成立少林武僧团,开始国内外巡演。

  1994年,建立少林商标管理公司。

  1995年,举办建寺1500周年盛大庆祝大典。

  1996年,率先建立中国寺庙的第一家中文网站。

  1998年,“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经营少林素饼和禅茶之外,注册了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品牌。

  1999年,34岁的释永信升任少林寺方丈,成为该寺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

  2001年,登封市政府斥资3亿元将少林寺周围两个行政村、武校和商店拆出景区。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纪录片《新少林方丈》,将方丈一词译作“CEO”。

  2004年,因在少林寺网站上公布少林武功秘笈和药方,引起较大争议,有人斥为作秀。

  2005年,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少林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修,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提出“少林学”概念。

  2006年,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启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邀文化界名人举办禅宗论坛。释永信获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邀请出席德国世界杯闭幕式,并获美国体育学院授予的“国际荣誉哲学博士”,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个方丈。因释永信推动河南旅游有功,登封市政府奖励他一辆价值100多万的豪华旅游车。

出自: 北京青年报
原文链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690398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