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4

杀人游戏(zz)

来自: http://www.wangxiaofeng.net/?p=314

看央视新闻频道的专题节目,发现他们有一个思路,就是常常颠倒是非。先主观上认定一个东西是错了,然后强词夺理来证明他们判断的正确性。

新闻频道最近一期的节目谈“杀人游戏”。这个游戏好多人都会玩,而且还出现很多杀人吧。

这个游戏现在很流行,于是央视就开始打“杀人游戏”的主意。央视的思路是——它带给人们的是副作用,然后还举了一个例子,两个喜欢玩“杀人游戏”的女孩,真的在现实中动起了刀子。血的事实证明,“杀人游戏”不可提倡,这是我国最大的新闻媒体的态度。

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是对立统一的,比方说,中央电视台的出现,它的好处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大量的新闻,还能通过它把新闻传变到全国各地;但是它的坏处是,它形成了垄断。比如前总书记的选集出版,一方面养活了某个出版社,养活了造纸厂,养活了卖木材的人,另一方面也确实浪费了不少木材。凡事总有利弊,关键是这个利弊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利大于弊,那它就有存在的理由,弊大于利,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比如最近放开狩猎,就是为了平衡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但是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讲,很多人认为就是错的。但是能把握住一个度,符合规律,就是正确的。

新闻联播节目虽然播放的是新闻,收视率较高,让全国人民都能通过它了解到国家和世界大事,但是坏处是,这个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的“假”新闻,我之所以把“假”字标上引号,不是说某些新闻不真实,而是说看上去很虚假。如果我们按照央视的判断问题的思路,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杀人游戏”这样的新闻。

关于“杀人游戏”这个专题节目,首先,制作者先入为主把“杀人游戏”放在了一个负面上,目的就是想说“杀人游戏”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因为这个游戏教人说假话。这叫有罪推理。那么,央视是怎么进行有罪推理的呢?除了以偏概全的观点,还举了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就是两个女孩动刀子的事情,这种操作的目的已经很明显,那就是“杀人游戏”的危害性很大。同时,还有街头被采访者和专家谈“杀人游戏”的害处——撒谎。有个女孩傻乎乎地说:“他在游戏中那么狡诈,平时工作中是不是也这样呢?”这叫什么逻辑呢?央视选用这样的采访内容当然是“为我所用”。

又不是谁没玩过“杀人游戏”,这个游戏的确要靠撒谎和混淆是非来达到求生目的。玩过的人都知道,只有杀手撒谎才起作用,每次如果有12个人玩,除去法官,也就是说真正撒谎和真正诚实的人理论上讲比例为1:10,那么,这个游戏到底是教人撒谎还是教人诚实呢?虽然每个玩游戏的人都有可能当杀手有撒谎的机会,但是一场游戏下来,撒谎和诚实的比例还是1:10。

另外,央视在这个专题节目里面话里话外暗示“杀人游戏”的负面影响,但是自始至终没有拿出一个数据来证明他们的论断。比如,多少玩“杀人游戏”的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马家爵生前是否喜欢玩“杀人游戏”?多少玩“杀人游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就经常爱撒谎,在中国,谁最爱撒谎,我不说你也知道,难道他们都是“杀人游戏”的受益者?不用事实说话,光靠想象来下结论,这是做新闻最较忌讳的。而作为央视,这么草率去下一个结论,风格上跟新闻联播何其相似。

想想我们从小玩过的游戏吧:老鹰捉小鸡,凡是扮演老鹰的人,将来都会吃人;捉迷藏游戏,凡是藏起来让人捉不着的人,以后犯罪都不容易被抓到;丢手绢,这是集体联手去欺骗一个人的游戏,简直令人发指……如果按照央视的思路,这些游戏都有副作用,央视干嘛不去做一个系列专题呢?我觉得刘忠德还是不聪明,他批判超女,只从文化角度去批判,他应该从“杀人游戏”的角度来批判选秀节目,这样就合理多啦。甚至,我在想,像《孙子兵法》这类书都该烧掉,因为里面充斥着兵不厌诈等坏想法,哪怕外国人把它翻译成英文,书名叫“Art of War”。我就不明白了,央视干吗跟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游戏过不去,没事哪来的正义感,有这正义感去替农民说几句话、揭露几个贪官污吏好不好?没事老是挑柿子拣软的捏。

央视干吗总做那么多侮辱全国人民智商的节目呢?有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就够了,有一个新闻联播就够了。比如我看新闻联播,从来都是反着看的。他说是黑的,我就往白里想,他说是对的,我就往错里想,我不得不这么想,因为按照他们说的跟我实际看到的或者自己能判断出来的,完全是两回事。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比如非典那年,4月份的时候我打算组织一批人出去春游,偶然看了一眼新闻联播,发现张文康同志拍着胸脯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来中国旅游是安全的。”我听了之后,赶紧通知大家,春游取消。张老师真负责任,不然那年我们说不定就真的撞上了。

在否定“杀人游戏”的同时,央视自己正在大玩特玩“杀人游戏”,我看以后新闻联播应该叫“杀人游戏新闻”、新闻频道干脆叫“杀人频道”吧,这样比较妥贴一些。

没有评论: